寒假即将到来,相信很多家长都在思考,到底怎么做,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更有意义的寒假。
“报点兴趣班培养爱好? 只报补课班专攻学习? 啥也不学待在家?
所谓“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”,对于早期的孩子而言,与其让他整天抱着书本硬啃,不如让他多出去见世面。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“孩子那么小,带他去玩了他也记不住,干嘛浪费那钱?” 这种观点,完全是错误的——旅行的意义,从来不止于“旅行”本身。
假期旅行是一次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。在旅途中,家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新环境、新挑战,共同解决问题,这种互动能够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。 旅行虽然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,
“尤其是带小孩出行,
要收拾行李、考虑孩子作息、 随时应对突发情况,一天下来往往累得够呛……”
但其意义,却值得这样的付出。 有人会说,孩子还小,去玩了也记不住景点的风景。但我想说,带孩子旅行不是为了让他们打卡景点,而是为了在平淡的生活之外,创造一些属于独属于你们的小回忆。 正如这位妈妈提到的,这些单纯的小美好往往会触动我们内心的最深处……

这些回忆不仅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,也能在未来的日子里,成为他们面对困难时的一种力量。

孩子们平日里大多时间都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,而旅行则是走出课堂、走进世界的绝佳机会。 有网友提到:
“带儿子去新疆,走沙漠公路、看山川湖泊, 他作文里会写到在沙漠里激动的流鼻血的情景, 带他去禾木夜里拍星河, 给他讲述有关那些些恒星与行星的故事, 他便在作文中写到 ‘宇宙里人类会是最独孤的存在’。 我喜欢看艺术展、去博物馆, 他尤其对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很感兴趣, 之后我还会带他去国外看一些文化发源地, 体验风土人情。 其实旅游就是你对这个事物有着一些深刻的认识后再去会更有意义。”
每到假期,很多家长都会给报各种各样的补课班,然而很多家长却忘记了,最好的“补课班”,其实就在我们身边。 旅行中的所见所闻,不仅拓宽了孩子的视野,还让他们对世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。 这些丰富的体验,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。
在家里,孩子习惯了熟悉的环境和节奏,旅行则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去适应新的场景。 这是一次认识世界的过程,更是一次发现自我的旅程。 因为,在旅行中,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未知和挑战。
“迷路、
对于孩子来说,这些经历是难得的学习机会。 在解决这些小麻烦的过程中,孩子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、适应环境,这其实是他们自我成长和自我发现的过程,这些经历也能让他们在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那么害怕和无助。 其实,每一次克服困难,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,从而培养起更强的自信心。尤其是当孩子们完成一些小任务或者实现一些目标时,他们会对自己的能力有更清晰的认知,明白自己是可以不断成长和进步的。

在旅行中,孩子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、风俗和生活方式。 无论是城市的现代化节奏,还是乡村的淳朴民风,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多得的财富。 通过体验不同的文化,孩子们能够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,理解世界的多样性。 有网友分享:
性格越来越开朗,越自信,主动和人聊天, 在国内没有报英语培训班, 但是英语口语听力甩同学一大截, 可以和外国人做基本的交流, 对方说的话她也都听得懂。 而且越来越勇敢,三岁挑战浮潜, 昨天四岁生日挑战费特希耶1700米滑翔伞, 她很享受挑战的过程。 我觉得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收获。”
其实,旅行这件事,并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,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刻板的让他去记住什么,学习什么,更多的,是切身的“体验”…… 不管对孩子而言,还是对我们家长来说,旅行都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。我们通过旅行,知道世界之大。人生一趟,其实很精彩,学会爱自己,才是理解“爱”的开始。 读万卷书固然重要,可行万里路也同样不可或缺。

旅行的意义,不只是走到某个地方, 更在于旅途中的那些瞬间, 这些瞬间丰富了孩子的生活, 也让你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厚。 无论是大洋彼岸的亚马逊雨林; 还是小区楼下某个不知名的公园。 每一次带娃旅行, 都是一次美好的情感积累。 放下焦虑,和孩子一起出发吧。
你会发现: 旅途中,我们和孩子走的每一步, 实质上,都是在走向彼此内心中, 那些柔软的,未曾开放的地方……

本文转自公众号:贼娃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