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期,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。 在这个时期,孩子们的荷尔蒙水平波动,情绪变得不稳定,自我意识迅速发展。 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,同时又对未来感到迷茫和不安。 这些复杂的内心变化,往往会通过情绪的爆发表现出来。
比如这一位网友的孩子: 平时成绩不错,也很听话。
但进入青春期后,一次考试没考好,回到家父母只是稍微询问了几句,他就突然大发脾气。 不仅把书包扔在地上,还冲进房间,“砰”地关上了门。 任凭父母怎么敲门都不开,让父母感到既惊讶又无奈。
“我这都是为了你好,你怎么能这样对我?”
这是大部分父母的内心想法,也是最常说出口的话。 但往往会使情况变得更糟。
孩子大吼大叫,辱骂父母,甚至用自残来威胁父母。
冲突升级,不仅伤害感情,还可能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,拒绝与家长沟通。
严重者,更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、焦虑症等心理疾病。
大部分家长内心都有这样的疑问:
我的孩子怎么了?
我到底怎么做,才能让孩子和我好好说话? 其实,孩子没问题,家长更没问题。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孩子进入了“仇亲期”。
仇亲期一般出现在青春期早期即12岁左右,一般持续2到3年。
表现为孩子爱唱反调、爱发脾气、易燃易爆炸,每天都像个炮仗,一点就着。
父母说几句话,他就甩脸色,轻则顶嘴,重则骂人,甚至打人,而且什么扎心说什么。 这个时候,你管得越多,孩子反抗得就越厉害。 有位妈妈说,她被青春期的儿子气得差点晕过去了,血都冲到天灵盖了,已经被儿子伤透了心。 故事是这样的——
周日,这个妈妈对儿子说了这样一句话: “明天上学了,检查下你的作业有没有全部完成,不要漏掉了。” 没想到儿子就像是吃了炮仗一样,直接发脾气说: “管好你自己,要你管我,天天就知道盯着我唠唠叨叨,神经病一样!” 然后把房门一关,把妈妈关在门外。 孩子爸爸也在旁边说: “你管他干嘛呢,他自己的作业自己知道,少说几句,免得他不耐烦。” 妈妈心里太委屈,去厨房哭了出来。 其实,孩子并不是有意伤妈妈的心。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,经历着生理、心理和情感的急剧变化,既渴望独立,又受到情感上的困惑和动荡。 这个阶段的孩子,本能地对父母的唠叨感到“痛苦”,很容易厌烦父母,仇视父母。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,他们往往对父母的干预和约束产生强烈的反感。
这种反感并非出于对父母的不爱,而是源自于他们对自我认同的探索。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是谁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 他们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,想要独立自主,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。
当你的孩子出现这三种“迹象”,说明是进入“仇亲期”了: 1. 和父母唱反调,轻则顶嘴,重则动手;
2. 嫌弃父母,用“扎心”的语言挑战父母的权威:
3. 突然拒绝听父母的话,哪怕是“上学”这种本该完成的任务。 1. 孩子自主意识清晰,独立意识强,与社会能力、家长教育方式矛盾,自我意识难发展,导致激烈对抗身边人。
2. 家长管教严厉,孩子情绪极端,烦恼、孤独、压抑、暴躁等。
3. 为反抗而反抗,拒绝父母,脾气暴躁易怒,喜怒无常,缺乏耐心交流。
4. 用出格举止彰显个性,如抽烟打架。 当孩子闹情绪时,父母不妨把他们想象成一只受伤的小刺猬。 刺猬竖起尖刺,并非是要主动攻击,而是因为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,用尖刺来保护自己。 孩子的坏情绪,其实也是他们内心困惑与挣扎的外在表现。 父母此时要做的,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包容和接纳。 不要急于去评判孩子的情绪是对是错,也不要试图立刻让他们停止哭闹或愤怒。 只需默默地陪伴在他们身边,用温柔的眼神和轻柔的话语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支持。 等孩子情绪稍微平复一些后,再找一个合适的时机,心平气和地与他们聊聊,让孩子把内心的委屈、烦恼都倾诉出来。 通过这样的方式,孩子会逐渐明白,自己的情绪是被认可的,父母是值得信任的,从而愿意与父母建立更加亲密的沟通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就像牵着风筝的线,既给予孩子飞翔的力量,又要把握好方向。 然而,当孩子进入青春期,这根线就需要适当放松一些了。 父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,对孩子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安排和掌控。 比如,在学习上,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作业和成绩,每天唠叨个不停。 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,合理安排学习时间。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,而不是直接帮他们解决问题。 在生活中,也可以让孩子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如自己洗衣服、打扫房间、安排周末活动等。 通过这些小小的“放手”,孩子会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,从而激发内心的责任感和自信心,逐渐成长为独立、自主的个体。
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赞,就像花朵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一样。 在仇亲期,孩子的内心更加敏感脆弱,他们迫切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正面的反馈,以确认自己的价值。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,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,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。 一句真诚的“你真棒”“我为你骄傲”,可能会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动力。 同时,父母也要学会放下过高的期待和过度的控制欲。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,也不要强行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。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,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。
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,父母总是充满了耐心和爱意,无论孩子怎么哭闹、折腾,都能温柔以待。 然而,随着孩子的成长,生活的压力、工作的繁忙,让父母的耐心逐渐消磨。 在仇亲期,父母不妨重新找回那份初为人父母时的耐心和爱意,把孩子当作“婴儿”重新养一遍。 这并不意味着要像照顾婴儿那样事事包办,而是要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。 倾听孩子的心声,理解他们的感受,用行动让孩子知道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父母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,永远爱他们。
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,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。
父母之间的关系,就像家庭的基石,基石稳固,家庭这座大厦才能坚如磐石。 在孩子处于仇亲期时,父母更要注重夫妻关系的维护。 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、冷战,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爱与尊重。
当孩子看到父母相互关爱、相互支持,他们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,内心也会更加平静和稳定。 同时,良好的夫妻关系也会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榜样,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健康、亲密的关系。 仇亲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坎,也是亲子关系面临的一次考验。 在这个特殊时期,父母的陪伴至关重要。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,更要注重精神上的陪伴。 可以多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,如爬山、看电影、散步等,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,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。 在关注孩子成绩的同时,也要讲究方法。 不要只看重分数,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。
帮助孩子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。 同时,也要鼓励孩子全面发展,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,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找到自信和成就感。 “仇亲期”虽然充满挑战,但只要父母用心去理解孩子,用爱去包容孩子,
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孩子,就一定能够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这个特殊时期,
让亲子关系重回正轨,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如果真的难以做到放手,也请家长去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看书写字都好,培养自己的一个爱好,
把自己放在主要的位置上,自己心情好了,一切都会好起来。 
本文转自公众号:纽扣教育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