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布谷妈~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 孩子明明聪明,但总是做事拖拖拉拉,或者做作业老是错; 明明知道要做的事,就是不去做,搞得你又急又烦。 每次一提醒,他们又说“忘了”或者“还没做”。 你甚至都觉得奇怪;“孩子以前蛮聪明的,怎么越来越笨了呢?” 其实,孩子不是变笨了,而是有时候,孩子的某些习惯影,响了他们的思维能力,让他们做事越来越不高效。 这种现象,叫“习惯性愚钝”,会让孩子越长越笨,家长要留心。 
一:什么是“习惯性愚钝”? “习惯性愚钝”,这个词听着有点吓人,其实说得简单点,就是孩子有些坏习惯,把聪明的脑袋给耽误了。 就比如,孩子做事总是拖拖拉拉,作业总是到最后一刻才做,结果乱七八糟,错一堆; 或者总是依赖你来做决定,自己根本不动脑筋。 久而久之,孩子的脑袋就不怎么转了,做事也越来越笨,反应慢,效率低。 二:为什么会变笨?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奇怪:“我家孩子平时聪明得很,怎么会有这种问题呢?” 其实,很多时候,问题并不是孩子本身,而是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走入了一些误区。 ①父母做得太多,孩子缺少动脑的机会 布谷妈身边很多家长,有这样一个习惯: 孩子做作业时,看到他做错了,就马上过来指正,给答案; 或者孩子做决定时,爸妈总是替他做主。 比如孩子做作业,父母站在旁边唠叨:“这个错了,赶紧改,这个也错了,快点!” 或者孩子没想好怎么做事情,父母就直接帮忙决定。 这样久了,孩子就习惯了不自己动脑,什么都等着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。 结果呢,孩子的脑袋就懒得转了,总是依赖别人去给答案,自己越来越不想去思考了。 
②对孩子要求太低,孩子没有责任感 一位宝妈吐槽说,家里老人看到孩子需要做点什么事,就马上来帮忙,啥都帮忙做了,孩子根本不需要操心。 比如孩子想吃什么,老人马上就拿给他; 孩子有点不高兴,老人家马上去哄。 孩子要什么,老人马上答应。 这种溺爱下,孩子就养成了依赖的习惯,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用做,别人会替自己搞定。 这样,孩子就没有责任感,做事也不主动。 久而久之,孩子就习惯了,什么事都等着别人来解决,完全不愿意去自己动脑筋。 ③没有规矩和边界 布谷妈一位朋友,对孩子管得特别“松”,尤其孩子犯错时,也不及时纠正。 孩子做错了作业,她说“没关系,下次改正”; 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,她也只是简单地说几句,不会告诉孩子对错。 这样,孩子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,也不会去改正。 如果不及时给孩子设定规矩和边界,孩子就不知道哪些是对的,哪些是错的,也就容易形成不负责任、不认真做事的习惯。 三:孩子变“笨”了 若孩子长期养成以上这些坏习惯,那他不仅越来越“笨”,还可能影响自信。 ●思维变迟钝了 孩子如果总是依赖别人,不去动脑子,久而久之,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。 遇到问题时,他们不再主动想办法,而是等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办。这样,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就越来越差了。 ●自信心降低 孩子做事拖拉、老是犯错,自己也会觉得“不行”。 如果经常这样,他们会觉得自己不聪明,做什么事都做不好,渐渐地就失去了自信心。 这样一来,孩子可能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努力,甚至放弃自己。 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作业拖到最后一刻做,做错一大堆,学习成绩当然上不去。 成绩一差,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,变得更加懒散,甚至不想去学了。 这个时候,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,成绩越差,孩子越没有动力,学习就更难了。 
四:如何让孩子改掉“笨习惯”? 既然“习惯性愚蠢”会影响孩子的成长,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 别担心,下面有几招,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这个坏习惯。 ①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我们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,孩子遇到困难时,少给他答案,多提问,引导他自己想办法。 比如,“这件事你想怎么做?” 或者“你觉得你卡在哪里了?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?” 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自己动脑,自己解决问题。 ②给孩子设定合理的责任 从小给孩子定点责任,比如让孩子自己收碗筷、整理自己的房间、照顾自己的小东西。 不要什么事都包办,让孩子自己承担责任,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③奖惩要适当 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,记得给他们一点小惊喜,鼓励一下,让孩子知道自己做对了,激励他继续保持; 当孩子做错了事,也要让他承担后果,让他明白,犯错是会带来不好的影响的, 这样,孩子才能真正学会什么该做,什么不该做。 ④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孩子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。家长要帮助孩子定好作息时间,按时做作业,按时吃饭,不要让孩子养成拖延的坏习惯。 自律的孩子才会更聪明,未来的生活也会更有秩序。 本文转自公众号:布谷妈妈 |